今日热点舆情(9月26日):“为新鲜空气买单”论模糊了责

2013-09-26 16:24:45 hsx

据新华网“舆情在线”监测系统显示,今日最热新闻事件是“海淀法院:李某某犯强奸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”,微博最热话题同为“李某某犯强奸罪被判处十年”,天涯社区的“李某某犯强奸罪被判处十年”同是最热网帖,“主张死刑的人们该警醒了”则为最热博文。

一、   热点舆情数据

 

二、热点话题观点辑要

海淀法院:李某某犯强奸罪 被判有期徒刑十年   党报:舐犊之情当放手

新华网 26 日消息,各方高度关注的李某某等人强奸案 26 日上午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一审宣判,法院以强奸罪分别判处被告人李某某有期徒刑 10 年、王某等 4 人有期徒刑 12 年至 3 年(缓刑 3 年)不等的有期徒刑。

@ 新京报:喧嚣一时的李某某等强奸案,终于见法律分晓。事发之后,各种爆料层出不穷,让人如坠云雾。曾有人担忧舆论会影响司法,今天法院宣判,证明是多虑。李某某等当然还有上诉权,但一审判决已是警示:在事实和法律面前,谁都不能心存侥幸。

@ 关颖:法律无情,对违法行为的严惩是正义的伸张、社会秩序维护也是犯罪者必须承担的责任。但是李某毕竟是个未成年的孩子,这个结果令其父母心痛可以理解、也值得同情。但更需要他的“名人”的父母反思自身对孩子教育的过失,给众多的父母一些警示。

@ 人民日报:围绕案情的关注、争论,始终伴随一位母亲的奔波。孩子违反法律与人性,理应受到制裁。正确的舐犊之情,不在帮孩子逃避惩罚,而是以爱的力量,让他重回正路。社会人,注定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,谁都应该为自己的错误负责,谁也不能例外。伟大的母爱,当是放手。

专家称“百姓应为新鲜空气买单”   舆论:买单论不可成糊涂账

《南方都市报》报道,治理污染已成共识,政府也给出了治理的时间表,但谁支付治理成本成为争议的焦点。近来,国家 发改委 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在接受采访时称,“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国家,没有之一,治理环境的成本需要公众支付”。此言一出,舆论哗然。

红网:这名官员的理论构建在这样一个逻辑之上:即监督不好环保拨款,民众就有义务为空气质量买单。这种逻辑实际上很荒谬。环保的问题,不是百姓所造成的。空气质量变糟,也不能怪民众。为何一谈空气治理,就想到百姓买单?从根子上看,这仍是一种权力经济学思维。权力,不愿意为恶化的环境买单。因为环境的好坏,目前并不影响官员的升迁。

《现代金报》:民众有维护和监督环境质量的责任与义务,也可以承担部分治理污染的费用,但需要厘清具体责任关系,政府和企业都不能就此推脱。百姓纳税供养政府,就应该获得相应的公共服务,其中就包括安全良好的空气环境。因而,不管百姓买不买单,政府都应严格征收企业的环境税,提高企业的污染成本,从源头堵住污染,而不是将污染责任推到全体民众头上。

□19 省公开社会抚养费   媒体:乱象亟待整治规范!

《新京报》报道,截止 25 日,中国已有 19 个省份首次按照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要求,向社会公开其社会抚养费年度征收情况。这些省份公开的 2012 年度社会抚养费征收总额超过 166 亿元,各地征收数额差异巨大,最大相差近千倍。

中新网:一笔有法可依的行政收费——社会抚养费(俗名“超生罚款”)已计征 11 年,却谁也说不清这笔钱的来龙去脉,“上缴国库”成了一种搪塞。审计发现,有的挪用,有的坐支,有的“反哺”下级单位,有的为政府“增收”。该费征收 11 年,收费“理由多”,管理“一抹黑”、监管“无影踪”,社会抚养费成了一笔“收费糊涂账”!

《京华时报》:目前社会抚养费存在“三乱”问题,征收标准混乱、账目管理混乱和资金管理混乱。而治理“三乱”,关键在于斩断违规的利益链条,让资金规范而健康地运作。这既需要完善征收管理制度,着力解决标准杂乱、收取随意、违规返还等问题,更需要将社会抚养费纳入常态化审计,建立公开透明机制,强化问责机制,使账目越来越清楚,让违规者付出应有代价,真正做到社会抚养费取之于民、用之于民。

湖南一事业单位 3 成职工系干部亲属   网民:“近亲繁殖”公平何在?

《法治周末》 25 日报道,近日网民爆料,湖南常宁市畜牧水产局原局长肖齐兴,在退休前将 4 名亲属招进了本单位。网帖附上该局副科级以上干部亲属在局机关就业人员的名单表,共计 50 人,占全局在职人数的 30% 。记者调查发现,该局副科级以上干部大部分都有妻子、儿子或者女儿在常宁市畜牧水产局系统就业。媒体评论,“满局父子兵”是“近亲繁殖”的恶果,是人事管理的怪胎,是权力的丑陋表演,严重的践踏了社会公平。

新华网:常宁市畜牧水产局这种“近亲繁殖”现象,不少地方机关事业单位都程度不同地存在,这是一种剥夺其他民众平等竞争的谋私行为,严重损伤社会公平。有效消除“近亲繁殖”现象,需要加大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工作透明度;另一方面,各地人事与纪检部门应当进一步强化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力度,切实把好进人关。此外,对于那些存在违规进人行为的单位负责人,一经发现即应予以严肃处理。

长江网:本该对外公开招考的事业单位岗位,竟成了某些“官二代”的就业专利。行政事业单位不是家族企业,国家已明令党政事业单位“凡进必考”,地方大张旗鼓的“招亲纳属”,背后有没有更大的“老虎”,当地人事、纪检部门应介入调查,给公众合理的解释。遏制“官场近亲繁殖”,必须将权力关进监督和制度的笼子。只有当权力真正在阳光下运行时,权力的“家族式垄断”就失去了存在的空间。

北大食堂“限购令”引关注   舆论:难掩管理短板

新华网报道,由于教育部和财政部下发给学生的“低菜价”福利难以惠及学生。近日,北京大学多个食堂针对学校教职工家属“抢购”低价馒头的现象颁发了“限购令”。对此,有舆论追问:高校食堂该不该社会化?

新华网:北大学生食堂出现抢购主食现象,不能仅怪有人想占小便宜,管理上的问题也要考虑。学生和教职工食堂混在一起,专项补贴变成了公共福利。另外,限购馒头令,虽然只是校内风波,却也凸显了财政补贴的错位,以及尊重市场规则的重要性。改变财政补贴发放模式。将钱直接打入学生餐卡里,仅限餐饮使用。学校食堂随行就市,菜品保持正常价格,一旦消除了市场差价,自然会降低教职工家属的抢购冲动。

网民“屈正州”:有利益存在的地方,总会引来分羹者。这时候,明确的规则就必不可少。在众多教职工家属跟学生“抢食”的情势下,北大食堂出台限购令,似乎也是对症下药。问题是,这样的馒头限购令贴在墙上,更多地像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劝解,而非一道不可触犯的红线,馒头限购令成了扬汤止沸之举。可见,治本之策,还应在于严格规范各类就餐卡的发放、使用,并将学生食堂与教职工食堂区分开来,如此,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学生的“低价”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