舆情观察:舌尖上的危险:我们还敢吃什么?

2013-05-08 11:40:21 hsx

事件回放

“毒生姜”曝光:为何管不住?

舆情观察:舌尖上的危险:我们还敢吃什么?

   5 月,央视焦点访谈披露 , 山东潍坊峡山区姜农违规超量使用 剧毒农药 “神农丹” , 专家称 , 神农丹 50 毫克就可毒死一个成年人。当地姜农都知道这种剧毒农药的“厉害” , 产的姜只外卖 , 自己不吃。(据央视网)

  菊花用杀菌剂保鲜:菊花茶谁还敢喝?

4 月,有网文称,全世界所有花茶都要用杀菌剂 保鲜 ,其中菊花杀菌剂贝芬替超标尤为严重。据了解, 菊花生真菌病害严重时,常用办法就是喷洒多菌灵。 而滁菊与杭白菊等产品的国家标准中并没有规定多菌灵的限量值,当地检测部门也没有检测多菌灵项目。(据人民日报)

  老鼠肉冒充羊肉:哪来的魔法?

图片来源于微博

2 月,江苏无锡公安机关在无锡、上海两地统一行动,打掉一特大制售假羊肉犯罪团伙。经查, 2009 年以来,犯罪嫌疑人卫某从山东购入狐狸、水貂、老鼠等未经检验检疫的动物肉制品,添加明胶、胭脂红、硝盐等冒充羊肉销售至苏、沪等地农贸市场,案值 1000 余万元。(据京华时报)

  明胶 + 色素调制人造鱼翅:谋财还害命?

1 月,央视揭秘了人造鱼翅真相: 在许多高档的餐厅里,动辄要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一份的鱼翅,大约四成是烧碱明胶双氧水泡制的 人造鱼翅, 含有大量损伤人肾脏消化系统和致癌的物质。(据京华时报)

网民声音

网民“无极”: 民以食为天,这让人怎么敢吃东西啊?

网民“ 华晟”: 为什么记者可以发现?而该发现这些问题的职能部门却不能“发现”?

网民“中国峰”:建立一套完整的举报机制,重罚制假人,重奖举报人。

网民“我要回火星了”:犯罪成本太低,法律应明确像食品安全犯罪量刑标准。

【媒体评论】

   《新京报》: 国人享受有毒食品、不安全食品的“特供”,无疑是一项悲哀的现实。国内食品生产者采取国内、国外双重标准,有其普遍性。外销和内销食品安全质量的巨大差异,不仅仅在生姜、蔬菜、水果,甚至也在乳制品等其他食品领域存在。

     新华网: 农民用剧毒农药种地,固然是“小人心态”作祟,但根子上还是药残检测监管不力、把关不严、内外有别、外严内宽造成的。

千龙网:食品监管部门有不少,可是管起事来却能少则少,对食品中的出现的问题谁都可以管,但是谁都有自己的理由推托,最常见的就是“不归我管”,在这么一种语境下,变肉魔法不断的升级,连老鼠肉都登上了大雅之堂,肉质安全如何来保障。

 新华网“舆情在线”编辑点评:

最近以来,不断揭露出的农产品安全问题:“毒生姜”、“老鼠肉”、“人造鱼翅”等等,令人胆战心惊。 尽管有关部门已对涉案商户进行查处,追踪问题产品流向,但人们仍不禁要问: 舌尖上的危险如此之近,我们还敢吃什么?

农产品安全,似乎已是老生常谈了,但是近期发生的上述问题,尤其是山东“毒生姜”事件, 当地姜农对其危害性心知肚明,却 种植了 20 年,特供国人,甚至污染了地下水,性质极为恶劣,已经超出了道德底线和一般的监管问题。

     日前,最高人民法院首次明确界定了生产、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、 有害食品罪 的定罪量刑标准,最高可判死刑( 2013-05-04 《新 京报》)。因此,对于“毒生姜”等犯罪行为必须依法严惩,遏制住类似危害百姓健康的违法行为,保护人民生命的安全。

 


来源: 新华舆情